普陀成上海“金融黑马”:打造并购金融集聚区

2014年06月06日信息来源:2014年06月06日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向来是陆家嘴金融城和外滩金融集聚带这“一城一带”独领风骚。然而,现在上海西部又杀出一匹“金融黑马”——普陀。该区出台并购金融集聚区规划方案和配套政策,誓要将“长风金融港”升级为“并购金融集聚区”。
    什么是并购金融?
    “并购金融”,其实并不是一个金融专业名词,而是普陀区按照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布局,以及“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这个自身定位,所度身定制的发展方向。
    因此,“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这11个字实质上代表的是一个“综合性平台”。这里依托新落户的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长风金融港,借助政策先行、制度创新、平台建设等手段,集聚并购金融要素与金融机构,构建企业兼并重组的综合性功能平台,正试图打造上海乃至全国主要并购金融业务的辐射中心。
    参与“设计蓝图”的华师大金融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华师大并购研究中心主任蓝发钦教授解释,并购金融要素与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并购投资顾问(提供信息中介)、 并购专业服务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并购金融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并购融资服务机构(包括并购基金、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
    位于上海西区的普陀,这项金融创新定位不可不谓“高大上”。那么,今后并购金融集聚这条道路如何走通?新兴企业、投资机构与区域政府的关系如何理顺,三方如何准确卡位、互相补位?作为平台的搭建者,区政府又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根据普陀区的方案,将依托并购金融集聚区带动一批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兼并重组以及投资合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一批优强骨干企业实现成功上市,达到并购金融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双提升”。
    蓝发钦认为,政府并购基金的使命,应当是帮助企业实现资源、产业、区域和资本的融合,发挥强大的投后管理和整合能力,在企业战略和运营层面为企业带来实在的附加价值;此外,还应帮助中小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拓展市场规模,提升盈利能力,从而间接帮助地区实现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和战略产业发展的目标。
    如此,既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又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政府“可有可无”?
    看起来,企业找融资、创投找项目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事,干政府什么事呢?其实在资本游戏中,政府的角色尤为微妙。它所起的作用,不再是“说了算”,而是与企业、与投资机构地位相同的市场参与者。
    如果不在这场规则复杂的“游戏”中摆正位置,政府很可能最先出局。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越来越互联网化的资本和项目,对政府的依存度远没有传统行业那么高,好的项目并不缺钱、不缺政策,一些轻资产项目甚至不需要用地、没有多少固定资产。企业开在哪里已经不重要,是给地方带来的税收效益却举足轻重。
    在要素资源中,政府的重要性降低了,甚至“不一定非要存在”。可区域政府却有自己的使命:要把好的项目、好的融资机构留在自己的辖区里,要把最新的产业变革与本土化发展转型结合起来。
    这种有别于PE的利益诉求,决定了政府独特的运作方式。就拿园区经济体来说,传统的运作方式是通过土地、政策吸引企业,再由企业带进资本。现在看来,这样粗线条的操作方法有些一厢情愿,政府更应该把“招商引资”变成“引资招商”,借助强劲融资能力吸引那些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让企业有机会到中小板、创业板和美国纳斯达克等证券市场上市,让股权投资企业、创投基金帮企业加快上市进程。
    重视区域内企业“提高证券化率”的需求,帮助企业形成资金、资源、资产与资本灵活转换的通道,普陀现在就想做这样的事。
    筑巢引凤怎么做?
    政府的参与,不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而是成为市场中目光专注、维持中立态度的生态环境维持者。
    对此,普陀区区长程向民认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表明,构成金融中心竞争力的诸多因素可以划分为五个核心领域,即人才、商业环境、市场发展程度和基础设施,以及上述四个领域综合形成的总体竞争力。上海普陀建设并购金融集聚区,也应参照这个五大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从硬件和软件两大方便做好配套保障。
    目前,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规划用地面积3平方公里,集聚商务楼宇近20幢。今年,还将有近铁城市广场、苏宁环球总部大厦、东渡国际企业中心等楼宇建成,国浩长风城二期、绿城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都将为集聚区提供丰富的楼与资源;周边的长风公园、成龙电影艺术馆、游艇游船码头等已经建成。
    此外,还将规划一批幼儿园、高等级特色医院、老年护理院、现代化体育场馆等,未来规划增设社区穿梭巴士,联通各交通站点与商务楼宇之间。
    所有环境建设的最核心因素,还在于“人”。普陀区为并购金融集聚区度身打造人才服务体系——加大人才公寓供给度,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服务便利,提高金融人才家庭的生活舒适度;加大金融人才培训力度,支持其接受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等单位的合作,支持其在集聚区内设立教育场所、培训基地、研究中心,提升人才培养层次;还将积极举荐集聚区内优秀金融领 军人才和创新人才参与各类国家级、市级评比,将集聚区纳入市金融人才政策范围。
    投资圈里有一句话:宁可投“一流的团队、二流的商业计划书”,服务和投资一样,核心是“人”、“以人为本”,留住了投资者、创业者和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自然而然会“活”起来。
    应该看到,周边城市已对金融领军人才趋之若鹜,各种人才扶持措施“与试比高”。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人才战略各有所重,而诸如“手游成都”、“创业厦门”等定位精准的人才吸纳策略,同样形成有力竞争。人才是“挑剔”的,挑剔之处在于视野广阔、选择余地很大。一个地区若有明显短板,就根本无法将他们留住。
    往往我们也看到一些区域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产业支持政策和企业服务政策,也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动用了各种社会资源,但收效甚微。其实简而言之,政府服务,就是把资本、人和项目尽可能匹配,通过完善区域生态环境,让“人”“财”“物”整合在同一物理空间里形成聚变。
    要破解“并购金融集聚区建设”这道新课题,普陀挑战不小。能否如资本投资客那样敏锐而前瞻,若生态维护者中立而客观,这个微妙的角色要扮演好。
上海观察 2014年05月27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