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东:跨境并购整合需要国际化人才

2014年05月04日信息来源:2014年05月04日

    “企业走出去是多领域、多方向、多渠道的。中关村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在于促进企业全球协同创新、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撑、支持企业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原创技术,以及营造企业国际化创新创业环境。”中关村管委会国际化业务总监曾晓东谈道。
    曾晓东是在21世纪经济报道和晨哨网近日主办的“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上发表上述观点的。
    据曾晓东介绍,中关村从来就不是靠优惠政策取得的今天的成就,而是靠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和鼓励国际化作为发展基础,“中关村现在在国际坐标系中找定位,一个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另一个是纲领性地出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
    据了解,2012年中关村共发生海外并购案例14起,较2011年增加5起。2013 数据尚未统计完全,但预计有较大增幅。
    曾晓东表示,中关村对于其自身的“国际化”有着明确的定义和要求,其中首要的就是促进企业全球的协同创新。
    他称,中关村向来支持企业在全球布局研发中心,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打造全球技术转移枢纽。譬如,在以色列、芬兰、美国等全球创新比全较发达的地方,有相当多的资源短期内中国企业无法超越。如何配置这些全球资源从而实现创新成果为中企所用、如何改善企业研发中心的布局从而和世界最前沿的研发机构及实验室合作,都是中关村在打造国际型园区时考虑的重要问题。
    其次,中关村也在强化对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撑,即加强对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信贷支持,支持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和并购等。
    曾晓东称,中关村国际化的第三个点是支持企业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原创技术,绘制全球顶尖技术和团队分布图,并推动实施“U30雏鹰人才工程”。
    而在谈到中企为何在海外收购还没有达到大规模收购效应时,曾晓东表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要去海外收购,二是因为还没有能力。因为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资金往往不是问题,更多的是能力上的不足。
    “能否很好地完成文化整合是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来看,在中国,从金融机构到实业界企业,交易金额大的并购多半都采用复合制,于是有了不同企业文化间的碰撞,在碰撞当中整合。而我们如果去海外并购,更多的是企业文化和两国风俗文化的整合,而这一点,对于人才的要求的确很高,只有拥有国际化视野的 人才能充分完成跨境并购后的整合。”曾晓东谈道。
晨哨网 2014年05月03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