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企并购:兼并还是被兼并是问题

2014年02月22日信息来源:2014年02月22日

    中国乳企正在迎来“战国时代”,2014年注定是国内奶粉行业的兼并之年。
    2月19日上午,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排名第三的飞鹤乳业宣布控股收购国内排名第一的羊奶粉企业——陕西关山乳业,成为国家兼并重组政策实施以来首家牛羊跨界合作的并购。
    “一年半以前我就开始研究羊奶粉,发现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而关山又是国内羊乳市场第一品牌,所以选择与关山乳业强强联手”,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如是说。
    而事实上,今年我国的乳业并购重组大幕早已拉开。就在一周前,乳业巨头蒙牛和光明先后发出公告,2月12日早间蒙牛宣布,达能拟以51.53亿港元认购蒙牛增发股份,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12日晚间光明乳业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控股子公司荷斯坦牧业为平台,整合公司现有的全部奶牛场及其他牧场相关业务以及全部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奶牛场,引入战略投资者RRJ。
    淘汰随之而来。据悉,推迟数月的工信部奶粉行业整合方案细则即将在月底前后出台,根据《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显示,2014年1月至2015年年底将是兼并重组的关键贯彻阶段,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将提高至65%,原有127家配方乳粉企业总数减少40家左右,只保留87家。
    不可否认,中国乳企正在开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个时代将要与安全问题频发的过去告别,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乳企向国际品牌靠拢,而正是在这个时代,如何生存,成为了大多数乳企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3亿元收购关山70%股份
    尽管收购事宜已经铁板钉钉,但飞鹤乳业方面仍然出言谨慎。据飞鹤方面表示,此次收购涉及3亿元资金,全部是飞鹤的自有资金,但是具体的收购份额还没有最后确定。
    而据从一位接近关山乳业的业内人士处独家获悉,此次飞鹤将收购关山70%的股份,“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关山乳业刚进行了产业升级,投资了2亿元建设新厂房,购买新设备,目前已经到了设备调试的阶段”。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排名前三位的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分别是伊利集团、黑龙江完达山股份公司、飞鹤乳业、福建明一、广东雅士利、青岛圣元、西安银桥、黑龙江龙丹、上海晨冠、内蒙古蒙牛集团。
    事实上,飞鹤乳业自身也曾陷入将被兼并的传言中。在蒙牛收购了雅士利后,关于伊利将收购排行第三的飞鹤乳业的传闻就不断出现,但飞鹤很快用事实粉碎了这个传言:收购了羊奶粉行业排名第一的关山乳业。
    飞鹤为何要收购关山乳业?或者说,为何一个深耕牛奶的企业为何要涉及完全不熟悉的羊奶粉行业?
    曾多次赴陕西考察的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称,陕西山羊奶粉市场在2010年时只有不到10亿元的市场份额,但是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提高到35亿元,其中最大的关山乳业在2013年生产了9000吨奶粉,销售额为13.8亿元;排名第二的是西安御宝,销售额为5.9亿元;排名第三的是陕西红星乳业,销售额为3.6亿元左右。
    而从官方资料来看,关山乳业确实有被收购的价值,据了解,该企业是中国食品行业骨干企业、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现有3条奶粉生产线和5条干湿奶粉生产线,年生产加工能力为2.8万吨。公司主导产品为“关山、瑞芙牌”系列牛羊奶粉。
    从另一方面分析,作为一家销售额和利润情况都不错的企业,关山乳业为何会突然出售股份?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是因为关山乳业想做大做强羊奶行业,但是发展中遇到了瓶颈。
    资料显示,关山乳业老板李晓林原为陕西和氏乳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关山乳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改制后濒临破产,作为国家干部的李晓林被政府派到关山乳业。
    飞鹤方面表示,控股收购完成后,飞鹤将保持关山乳业的独立运营,同时,将自己运营多年的全产业链成功模式和经验移植到关山乳业乃至整个羊乳行业,如投资建设奶源基地,以提升羊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强强联合重塑羊乳产业。
    “首先在研发上下功夫,梳理、优化产品配方,其次帮助关山做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从饲料抓起,也会根据情况进口一些羊奶粉”,冷友斌说。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称:虽然羊奶粉总体占比不大,并不能帮助飞鹤乳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有较大提升,但是对于飞鹤而言,关山乳业的渠道是其并购的重要原因。
    而在冷友斌看来,尚未被乳业巨头们重视和发掘的羊乳产业,其“改造升级”的投资回报比是最高的,能够承载飞鹤未来实现“市场增量”和“产业升级”的目标。羊乳行业的生产和渠道资源,将对飞鹤乳业的婴幼儿牛奶粉业务形成反哺,对飞鹤现有产品品类形成战略性补充,初现牛羊并举的局面。
    羊奶粉亟须整顿
    相比于牛奶的强势,羊奶粉在国内的发展仍然不算主流,而值得玩味的是,正是牛奶行业安全问题频发,才造就了羊奶粉近年的发展势头。
    “羊奶的好处很多,一方面羊奶的脂肪球小,乳清蛋白含量高,蛋白质构成与人奶基本相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很多亚洲人对牛奶乳糖不耐受,但是羊奶对人体出现的低过敏和低乳糖不耐症有比较好的适应性”,资深乳业专家冯启说。
    再加上近几年牛奶行业安全事故频出,因此,羊奶粉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简爱华表示,国内整个奶粉市场中,羊奶粉的市场份额在5%左右。近几年消费者基于对牛奶粉的担忧转而消费羊奶粉的趋势增强,羊奶粉的增速加快。
    在羊奶粉市场中,陕西省一枝独秀,目前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牧羊区。据了解,全陕西养殖的奶山羊已有230万只,未来计划达到1000万只奶山羊,其中,有山羊奶之乡称号的富平,存栏目标是100万只。
    但是,陕西的山羊奶市场,目前靠贴牌方式生产的羊奶粉品牌多达200多个,其中生产婴幼儿羊奶粉的品牌有100多个,而陕西全省目前取得乳品生产资格的企业共有19家,其中做山羊奶粉加工的企业有16家。
    前述业内人士称,这里面情况复杂,有穿洋马甲的本地贴牌奶,有将廉价的牛奶混入生鲜羊奶中鱼目混珠的,使山羊奶天然的特性荡然丧尽。
    2013年6月20日,国务院已批转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签署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在该文件中已明确规定,在两年内不再校准新建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项目,任何企业不准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以代工、贴牌为主的陕西羊奶粉产业,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因此,一些大企业和当地政府开始正视危机、力求转型。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羊奶粉企业纷纷开始投入巨资进行产业升级,据了解,陕西红星乳业、西安御宝羊乳品营销有限公司、西安喜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关山乳业等都投入上亿元的巨资改造、升级。而飞鹤牵手关山乳业,或许正是陕西羊奶产业再次转型、升级、做大的契机。
    “经过几次的考察调查,我发现山羊奶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特质奶源,而且养殖技术难点不高,规模化养殖造成的污染也小。我认为应该把奶山羊的定位往上提升一格,将奶山羊列为独立的一个大产业来加以发展,而中国奶业应该走‘牛羊并举’这一发展策略”王丁棉表示。
    而飞鹤奶业方面对于进军羊奶粉市场颇具信心。“希望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羊奶粉的市场份额能提到到100亿元-200亿元的水平,因此我也希望能再有一家大的乳制品企业进入羊奶粉市场,共同努力,在竞争中将市场做大。”冷友斌表示。
    2014,乳企兼并年
    推迟数月的工信部奶粉行业整合方案细则即将在月底前后出台。根据《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报批稿)显示,2014年1月至2015年年底将是兼并重组的关键贯彻阶段,推动国内配方乳粉企业100%完成改造及认证,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提高至65%,原有127家配方乳粉企业总数减少40家左右,只保留87家。
    到2018年12月底,培育3-5家大型企业集团,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市场集中度达到80%,国产品牌企业最终只剩50家左右。
    为了保障兼并重组的顺利实施,工信部在方案中推出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综合授信、发行股票和债券和被兼并企业土地开发收益5项政策措施和保障。而在财政资金投入上,原来的方案提出,中央安排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给予实施兼并重组企业贷款贴息、安置补贴,淘汰产能财政奖励,中央安排技改基建资金,扶持GMP改造等。
    在此之前,中国乳企的兼并收购并不算频繁,不过北京三元并购三鹿奶粉与湖南太子奶(官方推进),蒙牛并购武汉友之友、广西皇氏并购云南大理的来思尔、蒙牛并购河北的君乐宝等数起。除了三元蛇吞象吃下三鹿外,基本都是对地方小品牌的收购行为。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曾在全国范围内对乳制品生产企业重新审核,依法吊销注销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426家,淘汰了40.4%的乳制品企业。
    在淘汰了将近一半的落后产能后,2013年中国乳企再迎变局,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将成为此次变局的重点。
    2013年6月13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和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几乎同时停牌,引发市场诸多猜测,但是最后揭开谜底的却是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王黎明。6月18日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工信部主题活动日上,王黎明司长先于当事企业透露了蒙牛收购雅士利的消息。蒙牛收购雅士利,不仅是中国乳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桩买卖,也被视为拉开了中国乳业兼并重组的大幕。
    近1个月来,乳业兼并消息不断:2013年12月31日,合生元称,通过全资控股的两家国内子公司收购长沙营可营养品有限公司100%股权;由于看中对方在奶源以及生产上的优势,2014年1月14日,飞鹤乳业宣布全面收购吉林艾培特。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2013年的行业兼并拉开了乳企重组的序幕,国内乳企间的兼并重组潮将在今年3-4月份后出现,未来将有更多的并购案集中发生。
    不过,通过兼并重组,中国乳企是否能如工信部预计的那样,做大做强?
    5年来,三元股份先后 “吞下”了深陷三聚氰胺泥淖的三鹿奶粉和负债沉重的湖南太子奶。这些大手笔整合之后,“后遗症”不断显现。
    1月15日三元股份发布2013年业绩预亏公告,预计公司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净利为-1.85亿至-2.15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两项收购不仅无法改善三元股份的主营业绩,还会带来拖累。
    “我认为乳业的兼并行为必须来自市场而非政府,乳业本来就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工信部的提法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市场规律”,艾格东方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说。
    在陈连芳看来,乳业兼并重组细则迟迟无法出台,就是里面的内容不甚合理,比如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财政支持等,在财政部门审核时,必然遇到阻力。
    另外,此次乳业兼并重组潮流更多集中在奶粉行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小企业的退出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至于各大企业间的格局,短时间内变化或不大。因为国内奶粉市场品牌之间分化严重,大型企业拥有一定市场占比,而地方奶粉企业的占比相当有限,所以此轮并购中少有企业能够借助并购大幅度提高市场占比,除非是类似于蒙牛对雅士利的并购,但是业内这种资源已非常少见。
    “未来并购中多数企业都是只能取长补短,如奶源、渠道等。资源的并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成果,并且也需要并购者较强的整合能力。”简爱华分析道。
    如何挺过奶源危机?
    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进口原料奶粉和配方奶粉、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和个人携带入境的零售包装奶粉等超过100万吨大关,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原料奶粉85.44万吨、小包装婴幼儿配方奶粉12.2万吨。我国也成为全球毫无争议的最大奶粉进口国。
    “十二五”期间国内奶类总产量的目标为5000万吨,而目前,国内乳业总体产能仅接近4000万吨,仍有1000多万吨差额缺口。
    中国乳业危机,归根结底是奶源危机。越来越多的乳企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因此,轰轰烈烈的奶源大战也正在上演。
    2月12日晚间,光明乳业公告称引入战略投资者RRJ Capital,向光明乳业控股子公司荷斯坦牧业增资15.25亿元。增资完成后,荷斯坦牧业将变更为中外合资公司,光明乳业将持有合资公司55%的股权,RRJ将持有合资公司45%的股权。增资资金将用于荷坦牧业投资牧场建设、经营牧场及相关业务。
    2013年9月,伊利股份宣布出资3.1亿元参股辉山乳业,并通过与辉山乳业的长期供奶合同,稳定东北地区原料奶供应。
    2013年5月,蒙牛宣布增持现代牧业,持股比例从原有的1%增至28%,成为后者最大单一股东,涉及金额约32亿港元。
    另一方面,2013年开始,乳制品行业国际化进程再次升温,海外建厂、选择国际乳企巨头合作、收购外资公司等方式不一而足。
    2月12日,蒙牛乳业与法国达能宣布,达能将增资51.53亿港元成为蒙牛第二大股东,该交易完成后,中粮集团、达能及Arla Foods(爱氏晨曦)将分别拥有蒙牛16.3%、9.9%及5.3%的股份。
    “达能是一家国际化企业,在健康食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合作能使蒙牛充分借鉴达能在低温酸奶领域的领先技术及管理知识,双方优势互补,能够产生良好的协同效益,提高企业在酸奶领域的市场地位,有助进一步扩大在酸奶领域的市场份额”,蒙牛公关部负责人危剑侠说。
    危剑侠还表示,达能2013年与蒙牛合作时,就明确并不排除后续继续增持。此次交易是双方合作意愿的延续。从目前来看,蒙牛国际化进程远未结束,“未来蒙牛还将就管理和技术等层面与先进企业展开合作,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公告。”
    其实,光明的国际化战略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光明乳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前,市场上有传闻称光明集团正在洽谈以色列最大食品生产商Tunva。
    另一家国内乳企巨头伊利在自己的未来五年战略规划中,也将国际化进程升级为重要的一环,2013年4月,11亿元投资新西兰工厂,拟建成年产4.7万吨的婴儿配方奶粉项目,6月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在战略采购、牧场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11月又再次结盟意大利乳业巨头斯嘉达,合作内容则涉及奶源、生产及技术等方面。
    雅士利和合生元公司也先后在其财报中透露它们在海外增资扩产的计划。今年1月,圣元集团宣布其在法国布列塔尼区投资9000万欧元、设计年产能达10万吨的婴儿奶粉工厂正式破土动工。
    不过,在王丁棉看来,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仅仅是大牧场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政府应该把同样的钱投到目前规模还小的这些奶农户身上,扶植他们从现在的20-30头逐步发展为100-500头规模的现代家庭牧场,这才是中国奶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谈到未来乳业市场的竞争格局,陈连芳表示:“液态奶市场,伊利和蒙牛双寡头垄断的情况不会改变,奶粉市场,国产奶粉的份额有上升空间,因为外资奶粉运作多年的医疗渠道受到严重打击,但是仅凭企业重组做大,也不能收复被外资乳企占领的失地”。
    战国时代的乳企生存之道
    兼并,还是被兼并,这是一个问题。
    而且还是目前国内127家配方乳粉企业不得不直接面对的问题。
    通过收购,伊利、蒙牛曾迅速做大,从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隅发展成为全国性乳制品企业,直到在世界乳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13年度全球乳业20强排名中,中国乳品企业伊利和蒙牛分列第12位和第15位,这是伊利和蒙牛继2009年跻身20强榜单后,今年首次挤进全球乳业15强。
    在荷兰合作银行乳制品行业分析师Tim Hunt看来,伊利和蒙牛能够双双挤进世界乳企15强,除了中国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外,中国政府强力推动的乳品企业合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这样风光无限,但还是无法挽回国人对中国乳业的信心:外资婴幼儿奶粉依然垄断着中国市场,海外奶粉代购业务越来越火爆,奶源荒灼烧着企业的命脉,乳制品安全一点的风吹草动就让国人神经紧绷。
    大而不强,信心未复,依然是很长时间内中国乳企要面临的问题,而这些不是降低乳业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或者将销售场所搬到药店就能解决。
    从饲料和养殖抓起,加强质量管控、抵制邪恶科技、推进湿法工艺、做好散户退出和大牧场建设的衔接、合理规划牧场规模……中国乳业复兴之路还任重道远。
时代周报 2014年02月20日

分享: